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12 起發佈的文章
🤍🤍🤍🤍🤍🤍🤍唬嚨雜記 博君一粲🤍🤍🤍🤍🤍🤍🤍

🆕置頂文章

那個男人

我約那個男人在一家簡餐店見面,時間是下午兩點半到五點間,不用共進午餐也不用共進晚餐,我的晚餐是準備跟另一個男人吃,那個男人不知道會不會從四十公里外趕來,我先點一杯檸檬紅茶,跟服務人員說我在等人,午后不是用膳時間,這家店客人並不多,服務人員並不介意我獨自佔用一個四人座。 我很喜歡這家簡餐店的座椅形式,雖然可以坐四個人,卻是兩張高背椅子和一張桌子組隔成一個小巧又通透的私密空間,我和另一個男人已經在這吃過好幾次飯了,這個三號桌座位就是我習慣的位置我可以看清楚每一個進來店裡的用餐客人,包括我不喜歡的那些同事們。 我已經先得到消息,那個男人今天請假了,那麼他有 99%的機率會來,剩下的 1 % 要擔心的是他那天生傷感的情緒突然爆發,即使來到這附近,也會使出小孩般的倔強脾氣過門不入,還好兩點五十分時,我看到他來到門口,蹲下去彷彿繫鞋帶又馬上站起來,我鼻子一酸趕緊拿了紙巾掩飾,帶著顫音問他是不是路不熟沒找到這家簡餐店,那個男人極有可能在門外躊躇二十分鐘之後,徹底想通了才進來。 他一進來就把背包往椅子上一甩,坐在對面連聲對我道歉,他沒有估算好坐車的時間,最後還是換搭計程車才到這裏,我看額頭還在冒汗的他,有點慚愧剛才自己想多了,他很好懂也很不好懂,他在我面前肆意的丟背包,就表示雖然這麼久沒見面,他不需要過份做作的把我當成外人,我抽了幾張紙巾給他擦汗,以往跟他約會都是我在遲到,因為即使下班估算好坐車時間加上預留緩衝時間,也抵不過交通的壅塞,那種在車上乾著急的心態我是能懂的。 他點了一杯加冰塊的柳丁原汁,經過一年我對他絲毫沒有半點生疏感,不禁想起第一次跟他見面時的印象,他有一副與真實年齡並不十分相稱的外表,初見面的第一段時間溫文拘謹,需要介紹人幫腔,慢熟後的第二段時間他會跟介紹人一搭一唱,開始創造情境式笑話,散席前的第三段時間他能靈魂拷問也能猜心接話,他喜歡把時間訂在兩個半小時內結束,因為他要搭倒數第二末班車回家。 之後我們的約會進入無所不談的自由模式中,我是直來直往的線性盤問,他是兜兜轉轉曲線套話,不時還加上一道確認,所以我絕對不能撒謊,那絕瞞不過思緒敏銳的他,他有本事把問題插入幽默又輕鬆的氛圍中,只要一旦進入我的迴避地帶外圍,馬上察覺馬上畫下句點轉移,我並不討厭他用這種方式了解我的一切,一個男人不識相又喋喋不休的追根到底才讓人更心煩,我懷疑他這種聊天技巧是屢敗屢戰淬練而成的,我不得不...

101煙火

圖片
101煙火年年講得嚇死人放出來笑死人 摘自壹週刊 NO553 2011/12/29 P12 去年101跨年煙火金龍變蚯蚓今年又以史上密度最高做賣點網 友小珠表達憂心 <噗浪> 衍伸&牽拖&瞎掰 100年的煙火是在MOD上面看的 因為上面也有99年的所以也順道一起看了 不知道是拍攝角度或拍攝手法的關係 個人覺得99年的煙火比較好看 也覺得在大佳河畔放的煙火比在101放的煙火好看 並不是花大錢就能做出最美最好的效果 煙火在漆黑的夜空中綻放 最美也最燦爛... 在101施放很多人都譏為一根亂抖的雞毛撢子 跨年的煙火也許變成101不可拋棄的傳統 也變成一個絕對的隱含風險 雖然不了解裝設的方式.... 但感覺上就是把很多炸彈都綁在身上那種感覺 也許多慮了.... 2009 對岸的央視大火    

水晶蝦

圖片
 

意猶未盡的彼得格林威電影

彼得格林威作品 他的作品很多能看到的不多,甚至要從非法管道取得,聽網路文章介紹,彼得格林威早期作還是中規中矩的講故事,中期之後開始多變嘗試,之後有資金挹注電影,風格華麗特別在美術上的講究,每一個畫面宛如博物館名家大師嘔心瀝血的作品,人家是搞靜態他是搞動態。 1983四個美國作曲家: 講四個美國作曲家的故事,好像是紀錄片形式,就算音癡如唬嚨,也不禁感概演奏的影像和背景的音樂完美契合度,彼得格林威的導演功力不在話下。 1985一個Z和兩個O 就是把ZOO拆字成Z與O,這部電影是彼得格林威用大量的縮時攝影技術,紀錄動物屍體腐爛過程,看得有點怵目驚心,有點不舒服,當然還是有劇情的,不過記得的是兄弟倆把自己毒死逐漸腐爛,被彼得格林威惡搞了。 1987 建築師之腹: 主角建築師是腸胃或胃部有問題的胖子,他的妻子與另一位年輕建築師曖昧有染,整部片子的視覺震撼是男主角的大肚子和西洋建築物的壯觀華麗。 1988淹死老公 講三個老中青三個女人淹死自己老公的故事,老的女人是發現老公老不修外遇將他溺死在浴缸,中年女人是老公肥胖禁慾將他溺死在大海,青年女人是怕忘年之交的女人事蹟敗露把老公溺死在泳池,大概暗示女人無時不刻都想殺死老公獲得自由,這部電影有數字持續出現,彼得格林威搞人。 1989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以餐廳為主題的電影,可怕的是大盜夫人的情人被烹飪成一道上桌的菜,黑色暴力滿滿,但餐廳裡的食材與布置可以呈現這麼多斑斕色彩的美學也超出想像力之外,大盜夫人聯合廚師及工作人員為情人復仇,基本上也是正義VS邪惡的老套對決,可是在彼得格林威手上怎麼就多了一道人糕的菜,話題滿滿。         1991魔法師的寶典 以被放逐國王苦練魔法書的奇幻故事為主軸,其實是彼得格林威用數位影像編輯形式大搞畫面分割、堆疊特效的電影,不變的是美術的基本功底,變的是多重視窗的視覺印象,初看很新奇,一旦出現太多就打斷整部電影敘事,懷疑到底是看彼得格林威風格的電影,還是驗收彼得格林威學習影像編輯軟體的成效。 1993魔法聖嬰 這還是彼得格林威學習影像編輯軟體的成效展之一,不過他花更多時間在故事的敘述,宗教場所、進行儀式、主角配角的服裝也都是彼得格林威揮灑美學的空間,故事有點諷刺假借神蹟斂財的人們,也揭發站在信仰頂端的宗教領袖所作所為德行不配,可愛的聖嬰最後竟被迷信的蠢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