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熙的男。朋友

老實說金高銀並不是唬嚨喜歡的女生類型,自從看了鬼怪之後就對她寡目相看,韓國並不缺乏美女 (包含整型),膚淺的說沒背景不整型又不特別美的演員還能當上女主角,九成九九是靠自己實力扛得住票房,沒有拖累男主角的幫襯烘托,看多她演出的作品,她的角色多樣化不重複,絕不是某種類型角色的專業戶,日久生情之下她也是電影選擇觀看清單上的名字。 至於男主角,唬嚨第一眼的印象是他好老態,時間回溯大學時期,他不像同班同學倒像是萬年助教,要說服唬嚨他與女主角在熙大一便相識好缺乏肯定的認同感,電影片名是在熙的男。朋友,這是台灣的片名,根據韓國原著小說改編,大陸與新加坡都叫大都市的愛情法,香港叫戀愛大都會,台灣命名太直接的道出男主角的性向少了恍然大悟的驚奇,由於第一次看到男主角,他出場時我好希望他只是萬年老助教,不是與在熙同舟共濟相伴十多年的好朋友。 這種性傾向題材以前是禁忌話題,近年則人權意識抬頭也比較多元化包容,這部電影內的設定觀感則是禁忌時期後段,男主角自己隱晦遮蔽,他的男性愛人則熱情開放,女主角在熙高中曾在外國生活過,所受的教育與思想與本地韓國人相比,是相對前衛與包容所以行事與風格上被視為異端,有瘋婆子的稱號。 電影以小段落生活情節方式描述兩人一起的同居生活,又分別闡明異性戀在熙 (女)與同性戀興秀 (男)在學生階段與上班階段,面對感情與工作上的人際困擾,夾雜喜劇與傷感因素還算流暢的掰到十多年後在熙終於要結婚,其實開頭導演有一個混淆的鏡頭,讓觀眾以為同居多年的兩人終於要結婚,看他們相處的這麼融洽,彼此都心心相惜心心相應,不就應該在一起?何況兩人手腕上還紋一模一樣的英文縮寫。 可惜潛規則上設定同志被同化就是藐視同性戀,不心繫愛人改變多年來的自己又顯得刻意歌頌格外矯情,這似乎是討論性向電影離不開的框架,所以男性為主與他相匹配的女主角應該是男的,若以女性為主與她相匹配的男主角應該是女的,其餘異性都是配角,這才不會在同性戀與異性戀之間兩面不討好吧。 最後男主角孤單一個人寫作,他失去愛情上的人,也失去生活上的人,前者是他猶豫太久已過賞味期,後者他與她根本無法終生廝守,他的髮型顯示兩個階段的自己,唉!! 一看油分頭就知道這才是萬年老助教該有的模樣,由於厚愛金高銀,對這意外的結局也接受,這世間就是這樣,電影都告訴你,在熙的男。朋友,腦袋沒進水就不要強迫倆人在一起,乾脆來吐槽 G 名牌的運動鞋放N 年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