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唬嚨雜記 博君一粲🤍🤍🤍🤍🤍🤍🤍

🆕置頂文章

那個男人

我約那個男人在一家簡餐店見面,時間是下午兩點半到五點間,不用共進午餐也不用共進晚餐,我的晚餐是準備跟另一個男人吃,那個男人不知道會不會從四十公里外趕來,我先點一杯檸檬紅茶,跟服務人員說我在等人,午后不是用膳時間,這家店客人並不多,服務人員並不介意我獨自佔用一個四人座。 我很喜歡這家簡餐店的座椅形式,雖然可以坐四個人,卻是兩張高背椅子和一張桌子組隔成一個小巧又通透的私密空間,我和另一個男人已經在這吃過好幾次飯了,這個三號桌座位就是我習慣的位置我可以看清楚每一個進來店裡的用餐客人,包括我不喜歡的那些同事們。 我已經先得到消息,那個男人今天請假了,那麼他有 99%的機率會來,剩下的 1 % 要擔心的是他那天生傷感的情緒突然爆發,即使來到這附近,也會使出小孩般的倔強脾氣過門不入,還好兩點五十分時,我看到他來到門口,蹲下去彷彿繫鞋帶又馬上站起來,我鼻子一酸趕緊拿了紙巾掩飾,帶著顫音問他是不是路不熟沒找到這家簡餐店,那個男人極有可能在門外躊躇二十分鐘之後,徹底想通了才進來。 他一進來就把背包往椅子上一甩,坐在對面連聲對我道歉,他沒有估算好坐車的時間,最後還是換搭計程車才到這裏,我看額頭還在冒汗的他,有點慚愧剛才自己想多了,他很好懂也很不好懂,他在我面前肆意的丟背包,就表示雖然這麼久沒見面,他不需要過份做作的把我當成外人,我抽了幾張紙巾給他擦汗,以往跟他約會都是我在遲到,因為即使下班估算好坐車時間加上預留緩衝時間,也抵不過交通的壅塞,那種在車上乾著急的心態我是能懂的。 他點了一杯加冰塊的柳丁原汁,經過一年我對他絲毫沒有半點生疏感,不禁想起第一次跟他見面時的印象,他有一副與真實年齡並不十分相稱的外表,初見面的第一段時間溫文拘謹,需要介紹人幫腔,慢熟後的第二段時間他會跟介紹人一搭一唱,開始創造情境式笑話,散席前的第三段時間他能靈魂拷問也能猜心接話,他喜歡把時間訂在兩個半小時內結束,因為他要搭倒數第二末班車回家。 之後我們的約會進入無所不談的自由模式中,我是直來直往的線性盤問,他是兜兜轉轉曲線套話,不時還加上一道確認,所以我絕對不能撒謊,那絕瞞不過思緒敏銳的他,他有本事把問題插入幽默又輕鬆的氛圍中,只要一旦進入我的迴避地帶外圍,馬上察覺馬上畫下句點轉移,我並不討厭他用這種方式了解我的一切,一個男人不識相又喋喋不休的追根到底才讓人更心煩,我懷疑他這種聊天技巧是屢敗屢戰淬練而成的,我不得不...

張徹的射鵰英雄傳系列

在某個時期的武俠片裡,張徹導演的片子是一種品牌,很容易想到片中的情形,一個假山假水的內棚,一堆肌肉男裸著上半身虎虎生風的打鬥,大量的假血充斥畫面,人物有好有壞但均難逃一死(至少要死個50人以上吧??) 劇情沒有特別的懸疑或涉及內心的感情,有的只是憤怒和報仇,男人之間的情誼只有在打鬥中為同伴捨身才顯露出來。

金庸的射鵰英雄傳膾炙人口,說實在的難以接受筆下人物個個以肌肉陽剛男身分上場示人,假想一下黃蓉、梅超風、穆念慈、瑛姑若穿著馬甲或肚兜演出、也是超級不搭嘎的,這樣會沒有金庸的 Fu   ,這一系列的射鵰英雄傳,展示肌肉的場面自然是少不了的,但很節制沒有動不動就脫掉上衣來個赤膊大戰,至少全真七子是穿道袍,沒穿袒胸露肚裝的(張徹導演的招牌制服)

張徹導演的特色在於陽剛氣息,要詮釋金庸的大作,先天上就比較吃虧一點,所以重點都在武打動作的設計,當然金庸筆下的機關,還有各種奇門遁甲形容是難不倒邵氏的美工團隊的,除了武打之外也多了一些機關的點綴,還有射鵰英雄傳裏有很多女性角色,這也讓張徹沒辦法忽視和省略,這一系列的射鵰英雄傳,就讓張徹執導的作品多了一些娘味,呵呵!!!

之所以會看張徹的作品,蠻喜歡那種武打動作的設計,那種一招一式,都讓人看得清清楚楚貨真價實的流暢動作,不像後來的武打動作變快變假變暗變剪接,求觀眾眼花瞭亂沒看清楚演員偷懶打混(變暗是指場景變夜間,只有替身晃來晃去,換個布袋掛在樹上抖一抖也可以交代過去,無須真人上陣)。

看張徹的作品,那些真材實料的武打演員,可不是靠剪接剪出效果的,那是經過設計,經過排練,經過血汗(受傷)的辛苦成果,看了這一系列的電影,覺得可惜的是,次要演員一直重複,導演可能要培養他自己的班底和愛將吧!!!但像射鵰這種作品,以當時邵氏旗下的演員輪番上場來演,都可以綽綽有餘吧!!!

也許有門戶或派系的問題,也許有些演員缺乏專業的武打動作水準,讓張徹的射鵰英雄傳系列,就侷限在自己班底那種固定的風格裏,有金庸的名著加上張徹的武打招牌,當年也該是集集賣座轟動的。



點閱最近熱門文章

悸動

那個女人

那個男人

茶葉蛋

大都市的愛情法

情書

A Dear 老鄒 Letter (前篇)

冥冥有愛

鈞鈞

A Dear 老鄒 Letter (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