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0月, 2010 起發佈的文章
🤍🤍🤍🤍🤍🤍🤍唬嚨雜記 博君一粲🤍🤍🤍🤍🤍🤍🤍

🆕置頂文章

那個男人

我約那個男人在一家簡餐店見面,時間是下午兩點半到五點間,不用共進午餐也不用共進晚餐,我的晚餐是準備跟另一個男人吃,那個男人不知道會不會從四十公里外趕來,我先點一杯檸檬紅茶,跟服務人員說我在等人,午后不是用膳時間,這家店客人並不多,服務人員並不介意我獨自佔用一個四人座。 我很喜歡這家簡餐店的座椅形式,雖然可以坐四個人,卻是兩張高背椅子和一張桌子組隔成一個小巧又通透的私密空間,我和另一個男人已經在這吃過好幾次飯了,這個三號桌座位就是我習慣的位置我可以看清楚每一個進來店裡的用餐客人,包括我不喜歡的那些同事們。 我已經先得到消息,那個男人今天請假了,那麼他有 99%的機率會來,剩下的 1 % 要擔心的是他那天生傷感的情緒突然爆發,即使來到這附近,也會使出小孩般的倔強脾氣過門不入,還好兩點五十分時,我看到他來到門口,蹲下去彷彿繫鞋帶又馬上站起來,我鼻子一酸趕緊拿了紙巾掩飾,帶著顫音問他是不是路不熟沒找到這家簡餐店,那個男人極有可能在門外躊躇二十分鐘之後,徹底想通了才進來。 他一進來就把背包往椅子上一甩,坐在對面連聲對我道歉,他沒有估算好坐車的時間,最後還是換搭計程車才到這裏,我看額頭還在冒汗的他,有點慚愧剛才自己想多了,他很好懂也很不好懂,他在我面前肆意的丟背包,就表示雖然這麼久沒見面,他不需要過份做作的把我當成外人,我抽了幾張紙巾給他擦汗,以往跟他約會都是我在遲到,因為即使下班估算好坐車時間加上預留緩衝時間,也抵不過交通的壅塞,那種在車上乾著急的心態我是能懂的。 他點了一杯加冰塊的柳丁原汁,經過一年我對他絲毫沒有半點生疏感,不禁想起第一次跟他見面時的印象,他有一副與真實年齡並不十分相稱的外表,初見面的第一段時間溫文拘謹,需要介紹人幫腔,慢熟後的第二段時間他會跟介紹人一搭一唱,開始創造情境式笑話,散席前的第三段時間他能靈魂拷問也能猜心接話,他喜歡把時間訂在兩個半小時內結束,因為他要搭倒數第二末班車回家。 之後我們的約會進入無所不談的自由模式中,我是直來直往的線性盤問,他是兜兜轉轉曲線套話,不時還加上一道確認,所以我絕對不能撒謊,那絕瞞不過思緒敏銳的他,他有本事把問題插入幽默又輕鬆的氛圍中,只要一旦進入我的迴避地帶外圍,馬上察覺馬上畫下句點轉移,我並不討厭他用這種方式了解我的一切,一個男人不識相又喋喋不休的追根到底才讓人更心煩,我懷疑他這種聊天技巧是屢敗屢戰淬練而成的,我不得不...

上司講話的5力

圖片
與部屬的溝通是主管極重要的工作,面對狀況,該怎麼鼓勵?怎麼指點? 部屬愛聽主管說什麼? 如何用語言驅動士氣? 上司說話力的5大要訣 一、教練指導的說話力:讓部屬學習換個角度來看問題。 二、鼓勵行動的說話力:指點方向比加油吶喊更能激發幹勁。 三、管理進度的說話力:以確切的小目標詢問進度。 四、拉近距離的說話力:聊聊自己的事情。 五、避免打擊士氣的說話力:不要問「Why」,把重點放在部屬的表現而非個人。 新手主管上任後,跟部屬有了上與下、主與從的關係。部屬會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你,最明顯的改變就是說話方式。當你成為主管,你的語氣、聲調、措詞,都會被部屬放大檢視。  主管的一言一行,對部屬影響很大。上司的「說話力」如果運用得當,是可以提升工作團隊士氣和工作效率的。   一、教練指導的說話力 部屬在工作上發生問題時,主管首先要做的,不是馬上去幫部屬解決那個問題,而是鼓勵部屬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從中找到解決方法。 這樣的話術,可以幫助部屬發現思考問題的盲點,從原本認為「我根本辦不到」、「這怎么可 能做得完」、「我完全搞砸了」的負面觀點換成「如果從XX方式來試試看的話,也許可 辦到」、「雖然你說不行,但假設『不行』之仍有『可行之處』,你認為會是什麼?」的積極說法,可以讓部屬學習换個角度來看問題,並從中學習更多做事方法。  二、鼓勵行動的說話力 當部屬對工作提不起積極幹勁,只做自己份內的工作,不願接受更多挑戰時,許多上司會搖旗吶喊地說:「加油,你一定可以的!」、「我對你有信心!」之類的話,其實遠不如指點他具體可行的方向和方法有效。 三、管理進度的說話力 當主管詢問部屬某項工作進度,得到的回答是:「快好了」、「還好」、「應該可以」,可別以為那件事真的進行得很順利。因為,這些模糊的回答背後,可能藏著你不知道的各種麻煩,直到截止期限才會爆發。此時,管理進度的說話力就顯得很重要。重點是,以確切的小目標來詢問部屬進度,做到「能見化」與「數據化」。  例如,這項任務如果當初分派時,即設定階段性目標,那麽就要根據當時所設定的進度,詢問都屬是否已達到目前應完成的地步。 如果該項任務較單純,分派時並未訂定階段性目標,那麽就要明確地詢問目前已經做到哪裡、是否遇到困難、剩下的部份是否可以如期完成。 如果發現部屬進度落後,就必須從現在到截止日期之間,為部屬設定多...

水梨汁

水梨是一個很失敗的打汁方式並不建議,也許在混合調味方面可以派上用場或者綜合果汁。 水梨是蠻甜的,那種自然的甜加糖加水加冰塊後,就混成一杯濁濁的水溝水,吃不出來原來的特有口感。 水梨正常情況下也不便宜喔!不要浪費! P.S在民國100年中間水梨和柿子盛產突然變得很便宜,吃得很過癮,不曉得果農會不會無利可圖,消費者希望吃到最便宜的水果,生產者希望得到最高的利潤,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均衡(共識) 是一個合理的價格。 也許政府應該花心思管理這種均衡機制,維持一個良好的市場,產量過多時有後續的配套處置,不是讓價格跌落果農棄種,結果價格又變高,消費者又吃不起。 現在只看到大大小小的政治人物把這個當作秀叫賣,一日的推銷,沒有制度,沒有措施,沒有心思,只搏版面。  

南瓜汁

會用南瓜是因為有一次做蜂蜜南瓜的甜點,剩下來的南瓜肉渣太多,所以就打成汁來看看,打汁時不要加糖加冰加冰塊,只要加水。 南瓜算不算水果?搞不清楚,一般都把他當菜吃吧!他就不符合不變的打果汁公式,水果+冰水+冰塊+糖,水不能加太多,因為可以拌飯做南瓜炒飯,稀釋當南瓜汁。 南瓜汁加熱可以變南瓜奶油湯,可以鹹味也可以甜味處理,南瓜汁加冰塊加糖,南瓜汁冷飲也是很好喝的,可以稀釋可以濃稠,可以熱喝可以冷飲,可以甜味可以鹹味,打出來的顏色也很漂亮奶油黃。 它簡直是多用途的食物,也是很養生健康的玩意呵!南瓜用大菜刀切成等份後,用小刀切塊去皮,南瓜並不好處理。 份量上大概是這樣的 (四人份) 南瓜:1個(小南瓜) 1/8個(大南瓜) (酌量加水)

綠豆和紅豆果汁

綠豆和紅豆不是水果,很籠統的把他放在果汁裡去歸類,很多時候我們說上菜,但上的不見得是青菜,也許是一道炸蝦。 綠豆和紅豆常在炎炎夏日煮成冰鎮的湯消暑,自己煮雖然耗時但是吃得比較安心,花點精神也是值得的。 綠豆和紅豆,泡水後清洗,煮爛待涼就可以喝好久了,當然遇到有人老喜歡喝湯,不喜歡喝綠豆紅豆的,鍋底就剩下好多的剩物( 聖物 )這些好東西不可能拿去餵小豬吧。 所以果汁機就派上用場啦!把這些東西加水打成綠豆沙紅豆沙的,配個牛奶+冰塊,又可以讓人口不擇饞的繼續喝進去了,一鍋綠豆紅豆通通進人的肚子,小豬都沒分到半份! 綠豆沙加牛奶和紅豆沙加牛奶是挺好喝的。 份量上大概是這樣的 (四人份) 綠豆&紅豆:剩下的豆渣+砂糖適當(要注意甜度煮湯時已加過糖)